齊心教育觀點:這是個問題,不是災難。

中國的父母大概是世界上最關心孩子、最緊張孩子的父母了,而且,他們的這種緊張和關心的焦點有極強的階段性:3歲以前關心身體,談論的總是怎么喂養、怎么帶孩子才能讓他們長得白白胖胖、不得病,最好再啟蒙智力什么的;3歲以后關心學習,孩子邁進幼兒園,剛坐上小板凳、面對小黑板,家長的目光便倏忽一下集中到了種種與"學習"有關的問題上面。而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聽課呢?""老師講的聽不進去,不是吃虧了嗎?""這可怎么是好,這么小就注意力不集中,等上了學能學得好嗎?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呢?"
不能全怪家長,老師也有責任。在不少老師的心目中,紀律重于個性,秩序壓倒一切。孩子一分心,有時難免會影響到其他小朋友,同時也增大老師管理的難度,于是老師不去反思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聽講、不專心,多是隨手就扣上一頂現成的帽子:家長得小心了,你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帽子一扣,家長如臨大敵,軟硬兼施、苦口婆心,大有非把孩子說透說懂說服才肯罷休之勢!結果呢?假的都能被說成真的!
如果真的是注意力不集中,是會影響到秩序,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可所有影響到秩序、影響到學習的孩子,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嗎?
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有正常和病態之分。
病態的不集中需要藥物和集體治療,而絕非父母語重些、心長點就可以解決;常態的不集中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由于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3歲以前的孩子無意注意占絕對優勢,只有鮮明、生動、直觀的形象才容易引起注意。3歲后,孩子的有意注意初步形成,但穩定性低,持續的時間短。一般情況下,小班孩子只能集中注意力3-5分鐘,中班孩子可達10分鐘左右,就是大班孩子,也只有10-15分鐘左右!
這種偶爾的分心,至于那么緊張嗎?
可惜,我們的成人認識不到這一點,因為對這個問題的緊張,甚至造成很多冤假錯案。記者在這次訪談中刻意沒有事先表露我們的態度,刻意沒有讓受訪者受到我刊的指導專家齊心教育注意力訓練師意見的影響,結果真實的訪談記錄表明,連不少老師都弄錯了!
好在,齊心教育注意力訓練師憑借他們多年的研究和經驗,為每一個個案都做出了重新的評析,我們建議家長看看老師的態度,想想專家的分析,再結合自己: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誤區?
注意力不集中是個問題,但絕對沒有家長想像得那樣嚴重、那樣泛濫;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解決,但絕對不能寄望簡單甚至粗暴的說服教育。而且,解決之前,務必先找到病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