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的觀點 最近老鄭常常聽到兩句話,一句是專家說的,他們認為,語文教育一定要多閱讀,語文素養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讀出來的。 他們說:“讀書多了,語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他們說:“愛讀書的學生語文成績也不會差!彼麄儾铧c就要說:“語文課不用上了,語文教師快辭職吧,讓學生進圖書館學語文吧! 老鄭知道,有些專家趁機開列了一大串書單,編寫了課外閱讀材料,開始向學校推銷。市場大潮下,磚家們……不,專家們這樣做倒也無可厚非,畢竟需要養家糊口嘛。 專家們要求加大閱讀的觀點不能說不對,但是,老鄭想強調一句,語文素養,絕不可能僅僅靠增加閱讀量就能提升。 家長們的疑問 這就要提起另一句話。常有一些家長問我:“鄭sir,為什么我的孩子讀了那么多書,語文卻還是不好?”也有一些學生問我:“鄭公,我愛讀書,語文咋老考不及格?” 是啊,為什么?不是專家說多閱讀語文就不會差嗎?為什么到我們自己這里,這個規則就失效了呢?難道有的“專家”真是“磚家”? 金圣嘆的方法 老鄭苦苦不得其解,直到我遇到了金圣嘆,讀到了金教授點評的《水滸傳》,這才知道,讀書和讀書之間,差距原來那么大! 請看老金是如何點評《水滸傳》的: 另外,老金對文中某個字、某處描寫的點評,更是恰到好處,但限于微信格式,無法一一列舉。 和金圣嘆……不,金教授相比,我們所謂的讀書,原來只是粗知大意,只是走馬觀花,只是囫圇吞棗,只是豬八戒吃人參果。我們從書中獲得的,僅僅是了解其中的故事,記住一些人物。這種閱讀,其實只能算作“粗閱讀”或“淺閱讀”。 我們平時看報紙,讀雜志,瀏覽網頁,大多都是在“粗閱讀”。粗閱讀有其作用,那就是讓我們獲得資訊,得到消遣。但是,僅憑粗閱讀,是難以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 我們還需要金圣嘆式的“精閱讀”“深閱讀”,來提高鑒賞審美能力、鑒賞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探究批判能力。沒有這些,花幾百元錢買來專家推薦的書單,讀了也沒用。 閱讀的分類 按照美國學者阿德勒的說法,閱讀可以分為兩類:
而文學作品有其特殊性,它既可以是消遣性讀物,也可以是學術性讀物。讀者讀到它,既可以粗讀淺讀,不超越自己的理解力;也可以精讀細讀,提高自己的理解力。精讀細讀方法,往往需要有教師引導,僅僅列出書單是沒有用的。
比如孫犁的小說《荷花淀》,一些讀者讀完之后,只是了解到農民打鬼子的故事,就是淺閱讀,不能提高理解力與審美力。而另一些讀者卻能在故事中發現很多美: 這樣的美在小說中到處都是。對于中學生來說,讀出文中的美,讀出文中的情,讀出作者的深意,才能算是一個好讀者。正如隆恩•佛萊所說:“一個好讀者應該清楚自己讀書的理由。” 高明的讀者 進一步說,僅僅做個好讀者還不夠,還要做個高明的讀者,不僅能讀出這些好處,還能模仿這些好處,最終超越這些好處。比如一位同學懂得了“就境設喻”的妙處,這樣描寫一輛大霧中的救護車: 你看,他也學孫犁就境設喻,靠山吃山,依據救護車取材,將大霧比作紗布,顯得自然而又奇特。 這種鑒賞、模仿和超越的技巧,豈是靠增加閱讀的量就能達到的? 所以,好的讀者讀書,不是浮在表面,走馬觀花;更會走進文本,鑒賞評價;最后還能走出文本,化為己用。好的語文教師,也能帶領學生品味出文本之美,讓學生有所發展,有所收獲,愛上語言,愛上文學。 是的,語文素養,絕不可能僅靠增加閱讀量就能提升。
|
關于我們|電話:18500024622|手機版|北京朝陽區勁松富頓中心C座501室|Archiver|京ICP備16067677號-2|齊心教育版權所有
GMT+8, 2022-6-18 14:53 , Processed in 0.0639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